俄罗斯专家呼吁效仿美国,将北冰洋改名为俄罗斯北方大洋
发布时间:2025-09-19 16:44 浏览量:2
话说2025年年初北极地区的事儿闹得挺大,美国那边特朗普一上台就搞了个改名动作,把墨西哥湾叫成美国墨西哥湾,这事儿听起来像是在宣示主权,俄罗斯那边也坐不住了。
俄罗斯国家杜马的议员谢尔盖·米罗诺夫直接跳出来,说咱们也得跟上节奏,把北冰洋改成俄罗斯北方大洋。这提议一出,国际上炸了锅,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地缘政治上较劲。
米罗诺夫这人不是头一回干这种事儿,他是公正俄罗斯党的领袖,政治立场偏向极端民族主义,经常抛出一些强硬的主张,这次明显是冲着美国的动作去的。
先说说背景吧。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第二次宣誓就职总统,当天就签了行政命令,把墨西哥湾正式改名为美国墨西哥湾。
这不光是改个名字那么简单,美国这几年一直盯着北美周边地盘,加拿大、格陵兰这些地方都传出过收购或控制的说法。
俄罗斯人一看,这要是美国真把这些地方纳入囊中,那实力得翻倍,北极那块儿就更不好玩了。北极圈里资源多得吓人,石油、天然气、稀土啥的,融冰后航道也通了,谁控制了谁就赚翻天。
俄罗斯海岸线在北极最长,占了53%,他们一直把这儿当自家后院,现在美国这么一搅和,俄罗斯自然得反击。
米罗诺夫的提议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冒出来的。2月1日,他在国家杜马会议上公开说,美国这么干,咱们为什么不学学?
把北冰洋改成俄罗斯北方大洋,还顺带提了弗朗茨·约瑟夫地改成罗蒙诺索夫地,斯瓦尔巴群岛改成波莫尔群岛。
这些名字听着就带俄罗斯味儿,罗蒙诺索夫是他们的科学家,波莫尔是历史上的北方居民,明显是在强调历史权益。
米罗诺夫的逻辑很简单,美国用名字标地盘,咱们也用名字抢话语权,这不费钱,还能国际上刷存在感。他还说,这能回应美国的新领土扩张计划,避免俄罗斯在北极被挤兑。
这事儿一传开,俄罗斯国内媒体先是报道了白俄罗斯那边也跟进说事儿,但很快挪威就跳脚了。斯瓦尔巴是挪威的领土,按1920年的斯瓦尔巴条约,俄罗斯有开采权,但主权是挪威的。
米罗诺夫这么一改名,挪威外交部直接表态,说这是侵犯主权,荒唐透顶。加拿大和丹麦也跟着声援,北极理事会那帮国家都觉得这是在破坏合作氛围。
俄罗斯官方没马上表态,外交部只是重申北极权益,但没说要真改名。普京在3月的北极论坛上讲了保护利益的话,但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改名这套。
北极这地方,本来就是大国博弈的热点。俄罗斯有北方舰队,军事基地多,北方海路是他们的命脉,每年运货量上亿吨。美国呢,最近加强阿拉斯加部署,还拉北约进北极。
改名这事儿,说白了是象征性动作,但背后是资源争夺。北极有13%的未探明石油,30%的天然气,全球变暖让开采更容易了。
俄罗斯已经在那儿建浮动核电站,扩港口,美国则推格陵兰矿业投资。米罗诺夫的提议,其实反映了俄罗斯的焦虑,他们怕美国一家独大,把北极变自家湖。
国际反应挺快,2月3日,巴伦支观察家报就发文,说米罗诺夫是极端议员,受特朗普启发想改名。挪威议会辩论过这事儿,直接否决任何回应,担心俄罗斯借机生事。
加拿大媒体也报道,说俄罗斯这是在模仿美国,但时机不对,北极理事会正谈合作呢。3月24日,有媒体说俄罗斯瞄准斯瓦尔巴,计划改成波莫尔群岛,这让挪威更紧张,他们加强了巡逻。俄罗斯那边,军方增加北极演习,空军出动,但没提名字变更。
想想看,北极不光资源,还有航道。苏伊士运河堵一次全球就乱,北方海路通了,能省好多时间。俄罗斯控制大半,改名能帮他们在国际谈判中加分,美国这么干墨西哥湾,也是想管中南美航线。
米罗诺夫的点子接地气,但执行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认单方面改名,国际地图社也不会轻易改。俄罗斯人知道这点,所以更多是姿态,提醒大家别忘他们的份儿。
米罗诺夫的党派,公正俄罗斯,在杜马有席位,但影响力有限。他这提议,党内有人附和,说是为英雄命名,借SMO(特别军事行动)英雄,但没深挖。
西方看他像极端分子,俄罗斯国内分两派,一派觉得太激进,一派说得有骨气。实际效果呢,北极投资继续,美国拉盟友,俄罗斯建基地,大家各玩各的。
北极融冰快,2025年夏天冰层薄了,航运忙碌。俄罗斯的破冰船多,美国的少,这优势他们得守住。改名这事儿,短期看是闹剧,长期看是信号,大国竞争升级。
再深挖点,俄罗斯在北极的历史长,他们从彼得大帝时代就探险,苏联时建了上百站。现在气候暖,熊和驯鹿都受影响,当地原住民生活变了。
米罗诺夫提波莫尔群岛,波莫尔人是斯拉夫人后裔,历史纠葛多,挪威说那是殖民借口。斯瓦尔巴条约平衡了权益,但俄罗斯总想多要。美国的格陵兰计划,也让丹麦头疼,特朗普以前就想买,现在又提。
这波操作,俄罗斯学美国,但美国是行政命令,俄罗斯是议员提议,级别不一样。美国真改了地图,俄罗斯还悬着。
媒体说,米罗诺夫想借特朗普风头,刷党派曝光。公正俄罗斯党支持率不高,这招能拉点票。北极理事会有八国加原住民组织,合作为主,但军事化趋势明显。俄罗斯2024年军演大,2025年继续,美国北约响应。
话说,改名对普通人影响小,但对渔民和科学家大。北极渔业丰富,改名可能乱条约执行。科学家用国际名,改了得更新数据。
俄罗斯科学家多,在北极站工作,米罗诺夫的提议他们可能不支持,觉得多此一举。国际上,高北新闻和巴伦支观察这些媒体,报道客观,但警告紧张升级。
到目前,提议停在辩论,俄罗斯外交低调处理。普京重点发展经济,北极GDP贡献大。米罗诺夫继续发声,但没新动作。
国际法庭可能调解,挪威申诉在走程序。北极未来,合作与竞争并存,改名只是小插曲,但提醒大家,极地不是真空。
总的来说,这事儿反映了大国心态,美国扩张,俄罗斯守位。米罗诺夫的呼吁,虽极端,但戳中俄罗斯痛点。
北极资源值万亿,谁也不想让步。希望别闹大,大家坐下来谈,共享利益。毕竟,地球暖了,北极是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