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则争夺俄罗斯北极:美国耍了个狡猾手段
发布时间:2025-07-26 01:14 浏览量:80
作者:
米哈伊尔・利亚赫
北极不只是一个 “淘金地” 式的地区,更是新的角斗场。俄罗斯、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正为争夺北方控制权展开较量。资源、航线和全球影响力都成了这场博弈的筹码。如今的北极,决定着未来谁将占据主导地位。
2007 年夏天,一组俄罗斯科学家前往北极点考察。目的是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是西伯利亚大陆架的延伸。但俄罗斯为何要争夺北极这一小片水下区域?原因很简单 —— 那里蕴藏着海量的各类自然资源。
早在 21 世纪初,俄罗斯就不断向联合国提出诉求,主张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是大陆架的延伸,因此应属于俄罗斯领土。多次受理莫斯科诉求的联合国委员会既未认可,也未否定这些主张,只是要求进行新的核查。
“北极 - 2007” 考察就是其中之一,该考察在外国引起了广泛反响。俄罗斯科学家在海底插上俄罗斯国旗后,美国国务院代表称:
“我不知道他们在洋底留下了什么。但无论如何,这对他们的领土主张没有任何法律意义或影响。对我们来说,这显然不构成任何实质性的主张。”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后来表示,任何发现者都会留下本国国旗,因此美国代表的言论显得很奇怪。
无论如何,几十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证明,北冰洋的海岭是大陆架的延伸,因此属于俄罗斯。丹麦和加拿大则提出自己的证据加以反对,因此争议至今未决。
顺便说一句,2019 年莫斯科大学的地质学家证明,门捷列夫海岭位于大陆基底之上。这意味着该海岭是俄罗斯领土的延伸。国际社会的反应一如既往地褒贬不一,因为提出领土主张的不止我们一个。
2007 年插在海底的国旗。
我们来看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 55 条:
“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受本部分规定的特定法律制度支配,在这个制度下,沿海国的权利和管辖权与其他国家的权利和自由均受本公约有关规定的支配。”
用通俗的话来说,专属经济区是从海岸向外延伸至 200 海里的海域,沿海国在该区域拥有开采资源(鱼类、石油、天然气)的权利。其他国家可以通航,但使用资源必须获得许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试图证明门捷列夫海岭和罗蒙诺索夫海岭属于我们。如果联合国认可这一点,我们的专属经济区将大幅扩大,我们就能在那里开采资源。
几乎所有国家都签署并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有几个国家不愿加入,其中包括美国。2023 年 12 月 19 日,美国国务院网站发布消息称,美国的大陆架正在单方面扩大:
“与其他国家一样,美国根据国际法有权保护和管理其领土内外的资源及重要栖息地。美国专属经济区面积约 100 万平方公里,涵盖 7 个区域。这一海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珊瑚、螃蟹)和重要的海洋生物栖息地。美国根据习惯国际法确定了其专属经济区范围,这体现在 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条款中。”
公告中如是说道。这简直是个笑话:美国人竟然援引他们都未加入的公约。
当然,美国扩大大陆架并非为了保护 “螃蟹和珊瑚”,而是为了开采稀土金属、天然气和石油。专家估算,美国新的海域蕴藏着 500 亿桶石油。
国务院网站发布的地图显示,部分大陆架位于北极地区,而这些资源恰恰就分布在那里。
扩大后的大陆架地图。
有趣的是,上个世纪人们并未从经济角度看待北极地区。对苏联和北约而言,北极更多是一个军政问题。北极被视为战略威慑区域。1991 年苏联解体后,现代技术不断涌现,加之冰层开始融化 —— 世界各国突然意识到,冰层下隐藏着真正的财富。北极不再被视为严酷的无人荒漠。
各方估值差异较大,但有一点共识:北方拥有极其丰富的各类资源。
这张地图显示了北极地区预测的未探明石油储量。深绿色标注的区域可能蕴藏着超过 100 亿桶石油。
我们来看看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该报告不仅研究了资源情况,还分析了北极沿岸国家对资源的处置方式。据美方信息,北极地区贡献了该国 7.5% 的 GDP。报告指出,这一数字还将不断增长。他们称,2025 年俄罗斯仅在北极水域的渔业捕捞就将创收超过 190 亿美元。
北极富含矿产资源,包括磷酸盐、铝土矿、铁矿、铜、镍和钻石。这些资源在工业发达国家被广泛使用。俄罗斯的磷酸盐年产量平均为 1100 万吨,占全球产量的 8%。
此外,北极可能蕴藏着全球约 13% 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和 30% 的未探明天然气储量。
本质上,北极正成为 “未来的宝库”,这里集中了高科技产业(从能源到电子制造)所需的资源。因此,该地区引发了世界主要国家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传统矿藏日益枯竭、原材料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北极正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区域。
这张地图显示了北极地区预测的未探明天然气储量。色阶表示未探明天然气的预计储量(万亿立方英尺)。
北方海航道是俄罗斯欧洲部分与远东之间最短的海上航线。它沿着俄罗斯北部海岸穿越北极,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该航线的积极开发始于苏联时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支核动力破冰船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唯一拥有这类船队的国家。如今,包括世界上最强大的 22220 型破冰船在内的现代化核动力破冰船正在服役。
2024 年,北方海航道的货运量达到创纪录的 3790 万吨,而 2014 年这一数字仅为 370 万吨。10 年间增长了近 10 倍。
过境运输也有所增长:2024 年有超过 90 艘过境船舶通过该航线,过境货物总量超过 300 万吨。集装箱运输也有所增加。北方海航道至 2035 年的发展计划预计将把货运量提升至每年 2.7 亿吨。
北方海航道正成为传统航线(如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替代选择,可将运输时间缩短 10-15 天,并降低燃油成本。凭借技术领先地位和地理位置,俄罗斯如今在北极开发和北方海上交通发展方面稳居领先。
在与我们合作的国家中,相关国家尤为突出。尽管没有直接的北极出海口,相关国家对北极表现出浓厚兴趣。2017 年,在俄与相关国家达成共同开发北极交通路线的协议后,相关国家启动了 “北极丝绸之路” 项目。
两国已在北极地区开展合作,包括与北方海航道相关的项目。其他国家缺乏核动力破冰船技术,且故意破坏与莫斯科的关系,因此目前在北极地区,俄罗斯处于领先地位。
北极不仅是一片冰封的荒漠,更是新一轮全球竞争的起点。冰层下隐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上空则是能够改变世界物流格局的航线。
凭借独特的技术和地理位置,俄罗斯已在该地区占据主导地位。相关国家正通过互利合作寻求融入这一模式。美国等其他参与者则在往往缺乏直接存在的情况下争夺影响力。北方海航道、资源、军事和战略存在 —— 这一切使北极成为 21 世纪的角斗场。谁能开发北方,谁就能掌握影响全球进程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