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甲医生突然戴面具?这一幕很难不笑
发布时间:2025-11-23 09:30 浏览量:1
医院里身穿搭白大褂的医生
正气凛然
为何在公众场合却头戴面罩?
是什么让他们不敢以正面目见人?
答案揭晓!
昨日,浦江医学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作为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的行业盛会,本次大会集中呈现了中国医学人工智能在标准化建设、体系化发展道路上的最新突破与成果。其中,最引人瞩目的环节当属一场别开生面的 “人机诊断对决”—— 围绕一例真实临床病例,人工智能系统与顶尖医师团队同台竞技,现场展开诊断分析,成为大会焦点。
这场对决的阵容堪称"豪华"
一方是来自上海三甲医院的4位主任医师,分成2组;对手则是上海本土研发的"胃肠多模态AI",以及一款国外知名AI。同台竞技的核心内容,是针对一例真实的胃肠疑难病例现场出具诊断分析。由于这是 4 位医生首次在公开场合与 AI 正面交锋,内心压力颇大,最终选择以戴面具的方式参与此次对决。
罗蒙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今年我们受到国家卫健委的一个项目,要做一个胃肠的大模型,有利于在基层医院的推广,胃肠道疾病的更好的诊断。
比赛开始
2组医生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
展开头脑风暴
而AI这边
则是"沉默"地高速运算
最终,在速度上,AI展现出了压倒性优势,率先完成。而人类方2组医生分别以13分50秒和12分01秒完成。
经专家团队严谨评审,国外同类大模型在诊断精准度上略逊一筹;而上海联合研发的这款胃肠大模型,其诊断结果与三甲医院专家团队给出的治疗建议总体持平,展现出强劲的临床应用潜力。
罗蒙介绍:“这样的真实案例展示让我们明确,未来大模型必将对诊疗技术培训与医生能力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当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非单纯强化人工智能技术模型本身,而是要借助这一强大工具,切实赋能医生,让医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据了解,这款胃肠领域专用大模型,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携手仁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联合打造,研发工作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启动。目前,国际上已发布的各类胃肠疾病相关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均已纳入该模型的核心学习素材库,为模型的临床适配性与专业准确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仁济和九院专家还拿出了约3万份真实临床病例,经标注后让AI进行学习。到今天为止,这款AI仍在不断学习和完善。
转载自:新闻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