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那五个后缀带“斯坦”的国家为何纷纷选择在“边地”建都?
发布时间:2025-09-08 11:27 浏览量:2
有人问我,如果你是一个国家,都城应该建在哪里?这问题说起来简单,其实越琢磨越难,尤其放在历史的显微镜下。老百姓盼太平,讲究个吃喝住行,可摊到一个治国之人就要考虑的多了:打仗捞不捞得住,经济跑不跑得快,万一谁不安分,还守不守得稳。你看汉高祖刘邦,当年手下的一帮谋士,挑拣着给他说,“关中这地方,左有秦岭右有渭水,易守难攻,又能种地养活不少人”,长安就这么定下来了。道理说透了,其实就一个:风调雨顺,好日子过得下去,兵来匪到又扛得住。可惜,不是谁都有这个好运气,像宋太祖赵匡胤,也琢磨迁都,终是一拍脑袋留在了汴京,结果北宋南渡,事后诸葛亮倒挺多。
今儿想说的不是中原的事,而是目光往西,转到那片让人又爱又恨的中亚。中亚那五个末尾带“斯坦”的国家,地理课本里总说它们是内陆国,说是内陆,但这些国家选首都的时候,真让人纳闷:为啥都好像偏偏落在“边缘”,而不是堂而皇之地放在正中央?我们习惯想着“家里头厅做主,屋角打扫补补”,可这些国家,像是谁都在屋子的旮旯里静静呆着,凭啥啊?其实这背后,有的是说不尽的地理和历史的心酸。
别看地图上一大片黄褐色,外人很难想象,中亚其实是被一连串天生的“脾气”给制约着。谁去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那一带,能体会什么叫“水贵如油,风如刀刮”。得亏有那么一块地方,名叫七河地区,夹在高耸的天山与宽广的巴尔喀什湖之间。多少年来,这片水草丰美的狭地成了各路英雄好汉眼里的宝贝。你看,匈奴来了,抢了乌孙;乌孙赶走了大月氏;再后头,还有突厥、蒙兀儿、俄罗斯,谁都不肯轻易松手。强人都觊觎,老百姓指望的就是这口水。
有些人会问,“既然好就大家都在这儿建首都呗”,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给你举个例子,比什凯克那地方,眼下满目绿树、街上偶有雪山远影,看着像欧洲小城。但你要知道,早些年罗蒙诺索夫沙皇“画线割地”时,这儿曾是吉尔吉斯的“流放边角”,不是历史宠儿。可到了苏联解体后,全国上下瞅来瞅去,南部炎热,东边山高路险,也就这儿能称得上“人气儿”的聚落。阿拉木图类似,原本是哈萨克部族的牧场,后来做了大城市,有铁路、公路,也是得天独厚的结果。但好景不长——哈萨克族怕北边被俄罗斯人“染了”,一咬牙,干脆把首都挪到阿斯塔纳(努尔苏丹,现在又该名了)——其实就是怕被人“挤兑”。
说到底,哪里的水和土最能安顿人心,历史上就轮得到谁“称都”。老百姓嘴里常夸“山东好,江南美”,但他们生活的那片地儿要是年年闹灾,谁不想跑?就像当年黑汗王朝、再到后来的察合台汗国都在七河设过都。时代变了,归属不变,还是“靠水吃水”,国运和天时永远拴一起。
不过要说中亚河流,永远绕不开“河中地区”——两条大江夹着的一锅好汤。古时候,“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条母亲河,孕育出大批英雄。但这俩河,好景没几年,恶劣的气候让整个地区砾石满布、黄沙蔽日,被各路兵家当成是兵锋试炼场。老唐人曾把这里叫安西地区,号称“西域心脏”。你猜,乌兹别克斯坦为啥把首都选在塔什干?其实本来不该,大家都念着撒马尔罕的好,可自从19世纪“三国演义”俄罗斯分疆后,撒马尔罕受战火拖累,民心未定;塔什干恰恰逢了个铁路要道,再加点肥沃平原,外商、老百姓一窝蜂全挤过去,这才成了“大城”。换句话说,“路通财自来”,比啥都顶用。
更有意思的是塔吉克斯坦,这地形出奇地像把破锅,东高西低,全是连绵起伏的山头——帕米尔高原。试想一下,十万平方公里高原,能住人的地儿没几个。历史上边地谷地反而成了人口聚居点。后来“杜尚别”这个名字响起来了,说白了,就是因为这里的集市每逢周一最红火,周一集地,久了就变了首都。你琢磨,这土得多贫,人才拿一个“集会名”当都城名?但这就是生活,无奈又现实。
再往西,一说土库曼斯坦,别管地图上有多大,真正能住下人、种点庄稼的地方可怜。四面八方的风吹沙,夹杂着一大片“海拔低到心慌”的图兰低地。前头说了,沙漠不是净地,里边总有一条线能通向绿洲。阿什哈巴德——城如其名,就是建在一条青翠的狭地,是所有信风、沙暴之外的一点喘息之地。俄国人看上了,波斯人也不甘心,一轮轮争抢,最后才落下来。新中国有句老话,叫“能住人地,谁都想分一杯羹”,不是没道理。
你再看清楚,中亚这几个国家,说到底,是被自然牢牢“箍”住了手脚。换一句老掉牙的话,“人定胜天”说起来好听,真碰见偏碱、极旱的土地,铁打的心肠也得软一半。首都总得建在能过日子的地方,不然平地就是皇帝也要饿肚皮。至于什么“一国之都当在中心”,这说法在这里实在奢侈。塔吉克的高原、土库曼的沙海,动辄上千米的海拔、一年到头的风沙,谁受得了?
坐下来喝口茶,我总感慨——如今的地理人文课本太平整,把国家边界画得清清楚楚,背后的辛酸却难有人记得。谁不想把首都盖在最气派的地方?偏偏这片世界,就是要处处“将就”着活。有的边地,也许是最温柔的怀抱。等哪天气候有点变化,或者输水、改沙成田成功了,谁知道,未来的首都会不会又迁到另一个想都不敢想的地方呢?
天随人愿,还是人被天捉弄,说来说去都是无解。边角落地,也能成家起寨,风沙旮旯,照样闹市繁华。我倒觉得,中亚的这些都城,比起那些堂堂正正坐在正中间的,更有点人间烟火气,也许,这才是“生存”的底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