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市经信局副局长易家祥:浙川纺织大会为宜宾200亿纺织集群精准“织补”

发布时间:2025-05-29 09:48  浏览量:24

2025年浙川东西部纺织产业协作大会

5月28日,2025年浙川东西部纺织产业协作大会在宜宾举行,来自浙江和四川两地的纺织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代表齐聚长江首城,共谋跨区域产业链升级新路径。

作为东西部协作的深度参与者,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易家祥接受记者专访,剖析宜宾纺织产业的现状、挑战与未来。

产业现状 产值超200亿背后的失衡隐忧

易家祥接受记者专访

据易家祥介绍,目前,宜宾纺织产业年产值已突破200亿元,初步构建起纺纱、纺线、织布、服装全产业链。在东西部产业协作机制推动下,天之华、禾城纺织等浙江企业先后落户屏山,推动东部纺织企业向屏山梯度转移。

光环之下,隐忧犹存。易家祥坦言,宜宾纺织产业链条虽已铺开,但分布很不均匀,存在结构性失衡,而这种失衡制约了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目前,我们正在着力补足印染和成衣的短板,使各个产业链环节相匹配,”面对问题,易家祥看到的是纺织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东西协作 搭建起高效对接平台

屏山县与浙江的协作堪称典范。这个位于乌蒙山区的县城,曾是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大县,工业基础薄弱。2017年,屏山县抓住东部纺织产业西移的机遇,将纺织确定为主导产业,与浙江共建浙川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

“东纺西移”不是简单的产能搬迁,而是东西部产业链的深度重构与价值再造。易家祥表示,目前浙江许多企业到屏山都已取得长足地发展,而其生产的产品又为包括浙江在内的很多东部企业提供了原料资源,“通过举办这次大会,也是希望更好的深化浙川协作,让包括浙江在内更多的东部企业了解宜宾纺织产业及其发展,同时搭建起宜宾纺织企业与东部先进头部企业的对接平台,在产业链、供应链、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多层次、高质效的合作。”易家祥说。

三县协同 构建宜宾纺织“3+N”产业体系

除屏山县外,筠连县、高县也有很好的纺织产业基础,目前已构建起宜宾纺织“3+N”产业体系,为宜宾纺织产业迈上新台阶提供很好的支撑。

“三县各具特色,互补性强。”易家祥表示,屏山县以纱线和织布见长,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筠连拥有独特的“十万筠商闯天下”资源,众多乡贤在浙江柯桥从事印染行业;高县则拥有全国10%、四川30%的6A级顶级生丝资源,是丝绸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通过举办这次大会,我们希望更多东部企业了解宜宾纺织产业的优势与发展潜力,让产业链成为合作链,供应链成为共赢链。”易家祥对两地产业深度合作也充满期待。

针对宜宾印染短板,易家祥透露正同步在筠连发展9万吨级印染项目,覆盖染纱、染线、染布全环节。这一布局将补齐产业链关键断点,使宜宾在西部纺织产业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精准招商 印染与成衣成破局关键

本次大会吸引了纺织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代表参与,聚焦智能纺织、绿色纤维、产业数字化等前沿议题。对易家祥而言,此次大会的招商目标也非常明确:印染和成衣环节是重中之重。易家祥坦言,在客商邀请上宜宾也作了精心安排,他与团队在会前就已锁定多家目标企业,如服装企业罗蒙、浙江宝纺印染有限公司等。

“关键是要了解他们到一个地方发展最看重什么,是政策、资源还是环境等要素,进而针对性优化宜宾的承接条件。 本次大会特别设置屏山县、筠连县、高县三地专场洽谈会,围绕原料供应、设备升级、品牌孵化等细分领域展开深度匹配,打造“一县一链”特色协作模式。同时组织客商实地考察智能化车间、绿色生产线,让他们亲眼见证“东纺西移”从概念到实体的转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