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不自己卖,商标一年赚10亿:一门低调暴利生意,竟被忽视了
发布时间:2025-09-23 17:18 浏览量:5
在内卷成风的电商圈,有一门生意悄悄赚得盆满钵满——不是卖货,而是“卖商标”。
你没听错,像“南极人”“无印良品(中国)”“都市丽人”这些品牌,早已靠“品类授权”玩出了新高度:不自己卖货,只把商标授权出去,一年进账几个亿。
更夸张的是,有人只靠三个人的团队,拿到一个品牌授权,就在一个月里干出了65万元的纯利润。相比动辄几百万砸广告、卷直播的传统玩法,这门“贴牌生意”显然是门被严重低估的暴利项目。
“贴牌”这事,其实在国内早已不是秘密。很多我们以为“品牌自己在卖”的商品,背后其实是成百上千个授权商在支撑。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南极人,早年靠内衣起家,如今早已不生产不销售,几乎所有品类都授权出去了,靠收“商标使用费”年入数十亿元。
同样的操作还有罗蒙(年授权收入约50亿)、无印良品(中国)(超40亿)、芬腾(近20亿)等。品牌方不做货,只授权,反倒成了最大赢家。
为什么品牌宁愿把商标授权出去,也不自己卖货?
很简单:
省事:不用搭团队、建流水线、搞研发;降风险:非主营品类授权出去,出事也不会影响主品牌;赚得多:每年只要收授权费和销售提成,躺着赚钱。品牌方把商标当成一个“IP资产”来运营,而不是只盯着卖货这条路。
那品牌授权到底怎么赚钱?普通商家能不能做?难度大不大?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案例:
电商老兵流星叔,在今年3月拿到一个知名品牌的授权,仅靠3个人(编导、投手、客服),一个月就干出65万毛利润、16万纯利。
他拿到的是“生产+销售授权”,既能贴牌生产,也能拿去卖,利润空间最大。
品牌授权一般分三种:
销售授权:最常见,适合做分销的商家,门槛低,但利润也相对少;生产授权:只负责代工,需要有工厂资源;生产+销售授权:门槛最高,但利润最大,适合有实力的成熟团队。流星叔也明确表示:这不是一个“零门槛”的生意。以月销100万的项目为例,起步就要准备40万现金周转,包含备货、投流、人力等。
换句话说,如果年销售不到2000万、团队不稳定、资金不够,贸然入局很可能会“水土不服”。
如果你资金、团队都准备好了,能不能马上做?也未必。
授权生意看似稳,其实有不少“坑”需要避开。
不是所有品牌都值得贴,也不是所有类目都有红利。
红海类目(如女装、箱包):竞争极度内卷,授权商扎堆,利润摊薄;新兴蓝海(如一次性用品、细分内衣):授权刚开放,竞争少、增长空间大。授权不只是给钱拿商标,还涉及:
商标使用费年销售对赌额扣点比例(通常5%起)退货政策这些细节不谈清楚,利润可能全被“吃掉”。
比如女装,退货率动辄30%,再高利润也扛不住。
而像一次性洗脸巾、内裤这类刚需、低退货、高复购的产品,就非常适合授权模式。
这门生意看起来很美,但不是“谁来都能赚”。
资金要跟得上:40万起步;团队要成熟:懂平台玩法、有运营经验;品类要选好:避开红海,找准蓝海;合作要算清:别被“授权费”坑了利润。如果你做过白牌、有供应链、有现金流、但又苦于没品牌背书,那品牌授权可能是你突破的机会。
但如果你只是想“试试看”,没准备好,那这门生意只会让你变成炮灰。
品牌授权不是一门“轻创业”,而是“重模式”。
它的本质,是品牌与商家之间的互补合作——品牌借你做新品类,你借品牌做高溢价。
如果你准备好在电商下一轮卷中突围,不妨考虑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只是,别忘了算账,也别忘了,你要为这块商标,真正卖出成绩来。